有機磷農藥中毒的常見原因是生產性中毒、使用性中毒和生活性中毒。生嚴性中毒的主要原 因是在有機磷農藥生產過程中防護不嚴,農藥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吸收所致;使用性中毒的原因是施藥人員噴灑,接觸有機磷農藥時,由皮膚吸收及吸入空氣中農藥所致;生活性中毒主要由于誤服、自服、誤用或攝入被農藥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引起。
有機磷農藥經胃腸道、呼吸道、皮膚和粘膜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各臟器,其中以肝內濃度最 高,其次為腎
一般分解后毒性降低而氧化后毒性反而增強。有機磷農藥排泄較快,24h內通過腎由尿排泄,故體 內并無蓄積。
有機磷農藥能抑制許多酶,但對人畜的毒性主要表現在抑制膽堿酯酶。體內膽堿醋酶主要存 在于中樞神經系統灰質、紅細胞、植物神經的節前纖維、節后纖維和運動終板中、有機磷酸脂進入人體后,迅速與膽堿酯酶結合,形成穩定的磷酰化膽堿酶酶,不易水解,從而抑制膽堿酯酶活性,失去了分解乙酰膽堿的能力,乙酰膽堿大量蓄積,引起以乙酰膽堿為傳導介質的神經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、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、少量交感神經節后纖維(如汗腺分泌神經和橫紋肌血管舒張神經)和運動神經過度興奮的癥狀。膽堿能神經興奮可表現為毒草堿樣(m)和煙堿樣(n)癥狀群。分布在膽堿能神經節后纖維所支配的組織(心臟、平滑肌、腺體等)的膽堿受體稱為"毒草堿敏感性膽堿受體"或"m膽堿受體";在神經節突觸中及骨髓肌運動終板內的膽堿受體,稱為"煙堿敏感性膽堿受體"或"n膽堿受體"。
膽堿酯酶被有機磷農藥抑制后,在神經末梢恢復較快,部分被抑制的乙酷膽堿酯酶在第二天 已基本恢復;紅細胞的乙酷膽堿酯酶被抑制后,一般不能自行恢復,需待數月至紅細胞再生后全血膽堿酯酶活力才能恢復。
長期接觸有機磷農藥時,膽堿酯酶活力可明顯下降,而臨床癥狀往往較輕,可能是由于人體對 積聚的乙酰膽堿耐受性增高了。
有機磷遲發性神經毒性,潛伏期多在10~30天,有機磷農藥中以甲胺磷為多,不論中毒程度輕 重,不論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均可發生,其中毒機制與有機磷的膽堿酯酶抑制作用無關,而是有機磷對周圍神經和肌纖維直接毒性作用的結果。